里口山的千年佛缘

[复制链接]
4349 2
佛教是什么时候,由谁传人了中国,首传者至今不能确详。而可以断言的是:中国禅宗的传世人是印度南天竺人达摩,达摩号称“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先是从印度前来度化南朝梁武帝,而梁武帝却“不能契悟”。此后一般说法是达摩面对这时所出现的情况,便先从建业(今南京)北上洛阳,后又在少室山(因少林寺在嵩山中的少室山下,所以也有说是在少林寺的)面壁九年.……“但是,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与南朝梁武帝的那一段不愉快:我们这一带的传说就是接着这个茬口往下说。这是本地关于里口山和佛教结缘的一种不见记载的“经典”。说达摩祖师一见萧衍不悟,转身携带经文,翻山越岭,直奔了东海之滨。那时候的里口山尚不叫里口山,荒滩野岭,根本没有什么人烟,大概也没有个正经的名字。然而达摩却早就将此山藏在心中。他从建业迅速来到镇江、南通,在南通的东海边,他顺势拐了一个直角,沿着海潮刃子一路北上,赶到了一个伸向海中的海岬之处:这地角在南北朝时颇有些天涯海角的味道,这就是日后曾影响过中国历史进程的地方——威海。
达摩在这里停止了远行的脚步,而在盘桓数日之中,他习惯性地走进了山林,到了今天进入里口山的道路上,当时这路还是一条被人的脚板生生踩出来的荒山野径。达摩料定,梁武帝即使后来悔悟,派人来追,追赶的人马也断不会踏上这条通山达海的幽径。他得以调整一下呼吸,平复一下心跳,一边沿山路朝山里面走,一边举目观望。但见:身左群山起伏、层峦叠嶂;身右又是山连成岭,众峰争耸,身后山径没入了荒原,身前又是山林深深、绿云叆叇,鸟声啁啾,林茂而场阔.……“达摩不觉叹了声:“好一处修行之所!”
所以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为什么呢?那不是他们抢占的,也不是霸占的,而是历苦难、经折磨、受艰辛而行走出来的,“千里有缘来相会”的呀!
达摩便在山下打坐。
月落日升,风向变幻,影子长长短短,达摩打坐,纹丝不动。
这一坐,有人说做了几年,有人说坐了十几年,有人说坐了几十年。
而我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下,满打满算应该是九年。
九年,打坐的身影化作了一座僧人打坐状的山,兀然而起,海拔417、8米。后人称之为“佛顶”。佛顶据说很有些灵气,“久旱之岁见云生顶上,辄至甘雨”。周围民间,田村、张村一带有谚语云:“佛顶戴了帽,(指山头布满了乌云)定有大雨到。”佛教一旦进入了坊间,往往渐渐就变得很现实、很功用,再加上虔诚地合作,巧妙地附会,“显灵”的事也就在此间一千四五百年间层出不穷。这些佛的奇迹,使人的内心随着禅的加人,而更其深沉和宁静,使人的生命情感更加理想化和哲理化。
于是,大约清朝时期,这里出现过一座佛庙。
地藏王菩萨在修成地藏王菩萨之前,也曾卓锡于里口山,在这里潜心修行之后又去了九华山。
初,盛唐时期,公元735年,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乔觉,弃王子之位而入佛,舍富贵之乡而参禅,以21岁的青春年华在韩国出家。之后,因为韩国的张保皋当时在赤山浦(今荣成石岛湾)法华院,金乔觉就先投了张那里。在那里修行了两年,之后,便来到了里口山。后来里口山里的“董氏山园”之所以建了座“地藏宫”,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日后修成了地藏王菩萨的金乔觉的。并且有诗为证:
九华连里口,
菩萨大愿中。
之后,金乔觉又返身去了安徽九华山,并且在那里修成了地藏王菩萨……
假如金乔觉没有到过里口山的话,董氏山园作为一处官员的私人园林,大概是不会冷不丁想到在其园内建筑当中专门修造一所什么“地藏宫”的;更不会凭空写出那样的两句诗来。两者联系到一起,我们完全可以断言:地藏王菩萨当时来过里口山无疑。
随后,当五代取代了唐朝,鼎鼎有名的弥勒佛前身的布袋和尚,传说也背着个口袋,笑呵呵地来到了里口山。他曾在村口打开过他的“口袋乾坤”,好像说当时住在这里的隐士和村里的孩子都见到过:一钵盂、一木鞋、一片瓦砾和几块石子而已。而有一天,也不知是哪一辈子的哪一天,秋天,天色在蔚蓝中又掺进了一些乌灰的云,还透着依稀的紫。这样,一会儿乌灰漫延了起来,一会儿乌紫又占了上风。和尚笑呵呵地将口袋张开,把整个儿天空装了进去。然后两手攒着口袋沿儿,摇了几下,囗袋里有哗哗啦啦的响声,像有什么片状物在水中清洗似的。然后,和尚又把口袋张开,放天归天,天就陡然变得瓦蓝瓦蓝。而特别是到了晚上,天上的星星竟然比先前多出了一倍还多。人们这才知道,天空中原来有这么多星宿。直到今天,夜晚,你在里口山里看星星,会比在外面见到的多得多。
和尚每天都要爬到当年达摩的影子所化成的“佛顶”山上去,他爬得不紧不慢,而且半途中总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坐下来,脱下鞋子,倒掉撞进去的沙粒。久之,沙粒越倒越多,竟然积沙成塔一一里口山中早年有一座古塔,据村民们说,那正是布袋和尚倾倒鞋中的沙子倒出来的!
多么美丽的传说。
尽管不过是传说,但最少也在说明着里口山与佛教之间有着一种源远流长的联系。至今,时光过去了千年,村人每见有人圆头大耳,笑容可掬者,仍说这人“活现一个布袋和尚”——仿佛大家都认得那位曾跟他们先祖打过交道的布袋和尚。仿佛布袋和尚是他们世世代代的老邻居。无疑,这是一种传承的记忆、一种遗传性的识别。
而布袋和尚住在布袋庵里,“布袋庵”作为一个山名,至今仍在里口山里的群山之中挺拔着呢!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精彩评论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