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头起落的那一刻

[复制链接]
5584 2
这是带着一点儿紧张的激动的一刻,因此也是整个婚礼中最具诗意的一环。这一婚礼细节是整个传统婚礼包括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六大步骤的最后“关头”,是一个结果、揭晓和临尾时突起的高潮。故而它使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它也成为一场婚姻的代名词。
我想到王洛宾的那首《掀起你的盖头来》:
掀起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眉。
你的眉毛细又长呀,
好像那树上的弯月亮。
你的眉毛细又长呀,
好像那树上的弯月亮。
……
所有的美都在这一掀一揭之间了。
而洞房里,民间的掀揭,不是用手直接拉开的;而是用了一种工具:秤杆。也不是掀、揭,而是挑。
因为秤杆上面有秤星(称心),其中便包含了“称心如意”的祝福。称,又称“戥子”,表示儿媳与婆婆之间彼此的公平。洞房。红烛上高举着火苗。红桌围。秤杆儿就放在桌面上,棕红色的。红色的新娘。红色的盖头。盖头内外,两双期盼的眼睛。秤杆儿拿起来了。伸进了盖头的下角。温情地一挑,盖头滑落,如一片轻盈的羽毛。随之,美妙惊现。
美妙总是惊现。即使彼此先前曾经见过面,或者是很熟悉,到这一刻也差不多总是“惊现”。因为化了妆的缘故,因为刻意地打扮,或者并没有浓妆艳抹,也并没有多么精心打扮,而仅仅是因了这种环境,这种氛围,这种时刻一一这是一种善变的时刻,一种让年轻的女子愈加动人的时刻。所以民间有种说法,说盖头是一种“辟邪”的物件,可以使妖怪变成美女。尤其是区内那些山夼中的村庄,一种传说大同小异:山中某种动物成精,相中了村里某一勤劳但是穷苦的光棍,几番挑逗,终不得手。后来,转来转去,女妖潜到了光棍房中,用
盖头盖了毛索索的脸。然后光棍哥大手一掀,竟掀出了一个亚赛天仙的小姐……
这大概是一个对于美满婚姻无限向往的传说故事。
而此后,盖头落下之后,大家耳鬓厮磨,然后又鼠肠虫爪一一当他们开始直面生活的真相的时候:他们从喃喃细语,变得时喋喋,时谔谔,时柄柄,时怛怛……时而相互直视盱盱然,时而相互斜视眄眄然,时又惨惨然,时又眊眊然……
他们想吧,想吧,再想那原先红烛之中的神奇美曼的一刻,已不可复得了。就仿佛那是多年以前的一曲在手风琴伴奏下的如今已无影无踪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里口山里早年有一个看山的。有一年秋天,打牟平酒馆那边来了一位搂草的青年。那年月烧柴金贵,什么都金贵,青年扛着把抓手①,撅着网包,从牟平的山间,一路追逐着柴草而追进了里口山。青年在里口山这边搂了几天草,夜宿在看山人的房子里,与那看山人搭上了话茬。看山人喜欢上了这位搂草的青年,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他事实上曾在山路上、房子里见过看山人的女儿:留一对长辫子,中等个儿,头上常常沾着草叶,衣上常常沾着黄土,并不觉得有多么漂亮。可是当他在洞房里挑开盖头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在那一刻里,他相信了山区中盖头变美女的传说。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看山女嫁到了牟平以后,忽就一改在里口山里烧柴大撤手的习惯;无师自通地用三根手指往灶底下揄②着柴草,而另一只手则时急时缓地拉着风箱,忽哒忽哒地几棵草叶就把锅烧开了。男人搂来一车草,竟可以烧两三个月呢!后来夫妻俩回里口山娘家,走的是山路,妻子还故意捯饬③了一番。妻在前,夫在后,走得紧。丈夫在后面看着妻子被风刮得凌乱的头发,忽想起成亲那夜,在洞房里挑起她的盖头时的那股美丽,就问,“喂,你去年的那块盖头呢?”
妻子莞尔一笑、“早不知弄哪去了。怎么还要让我再蒙一回红喜帕吗?”
“……”
盖头丢了,朱颜霎时就随之永远的丢了。
说起盖头,我有一次和蒿泊一位退休的老教师聊此话题。他说了一段诸葛孔明先生当年成婚时,夫人曾蒙过盖头的一番闲话。顺记于此:
人们都说孔明先生的妻子,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黄月英,聪明过人,品行贤惠,只是长相过于丑陋,而孔明先生求之为妻;但黄氏家乡湖北襄阳一带却有另外的说法: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月英闻说诸葛孔明品学俱佳,心中非常倾慕,便托父亲向其求之。同时他还让父亲在孔明先生面前说自己相貌丑陋,以试他是否是个重貌轻才的凡夫俗子。结果孔明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婚事,根本没有理会长相美丑的间题。结婚那日,黄月英头上顶了一方红盖头,也是想最后再试一试,夫君真情还是假意。诸葛孔明先生毫不犹豫地揭开了盖头:面对眼前的绝色美貌,他几乎以为是给弄错了。黄月英这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将盖头和人的识见排在一起,也是中国文化赋予盖头的道德和智慧的特殊内蕴。
①抓手:方言的用竹皮子弯成钩状的,带有长把手的搂草工具。
②揄:方言输送、填进去的意思。
③捯饬:方言。打扮的意思。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精彩评论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