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H直滑,世界上最好的滑雪体验

[复制链接]
4421 0
在[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加拿大洛基山脉西侧的[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哥伦比亚山系,300万英亩覆盖着无尽深粉雪的雪原,造就了一个神奇的存在:CMH直滑。它令[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日本的长野和[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北海道、[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瑞士的采尔马特和Verbier、[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新西兰的Wanaka以及阿拉斯加的粉雪失色、更将你的[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滑雪感官体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什么决定着你的野雪体验?

在我看来,完美的野雪体验主要包含两方面:雪况和地形;其中雪况又包含降雪量和雪质,地形包括坡度、落差和多样性。下面详细解释每一要素会给滑雪者带来怎样的体验。

降雪量
这个很容易理解,喜欢滑野雪的雪友总是盼着下大雪,降雪量就是这个“大雪”的量化标准。如果没有足够的降雪量,自然无法体会粉雪带来的畅快滑行。当粉雪被滑烂之后会变得更加紧凑,变成雪道的感觉。虽然下雪之后又有新鲜的粉雪,但因为厚度不够,滑起来板底会接触下方的硬雪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底粉雪”。

国内的[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滑雪场降雪量相对较小,尽管一年里有那么几次大雪,但往往滑到的都是有底粉雪。日本的滑雪场虽然降雪量大,但是雪场小、人又多。


雪质
跟降雪量比,雪质的变化需要有很多区域的滑雪经验才能体会。平时经常会听说“干粉”这样的词,形容的就是雪质。雪质有干湿之分,区别在于雪含水量的不同,越干的雪水份越低,反之则越湿。

那么雪质到底干还是湿好?雪质越干则质量越轻,滑起来会越轻盈,也更容易产生漂浮的感觉。雪质越湿则质量越重,滑起来会很涩,甚至感觉滑不动,漂浮感觉不明显。干粉雪很容易溅起雪浪,也很容易拉烟,所以说干粉雪才是粉雪里的极品。

CMH选择的区域全部在被誉为粉雪高速公路的哥伦比亚山脉,在加拿大海岸山脉和洛基山脉中间,既有足够的降雪量保障,同时远离海岸雪质更干。CMH创始人几十年前坐飞机查看地形时,就觉得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合滑雪的地区。


坡度
粉雪和机压雪道不同,产生的阻力更大,也就需要一定的坡度来产生足够的速度。滑粉雪最适合的坡度在28~40度之间,坡度小无法产生速度,坡度大又容易发生雪崩。只有距离足够长且坡度又非常合适的线路,才能滑得爽快。

[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阿尔卑斯山脉因为其复杂地形有很多奇特俊美的[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山峰,有很多陡坡非常刺激,但线路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平坡,给滑雪者特别是[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单板造成障碍。北美的大山很多都是碗状的,顶部稍陡底部稍缓,没有怪石嶙峋却有着非常合适的坡度。与之相反的我们称之为“馒头山”,线路坡度对于粉雪滑行来说不太够,比如[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总之对于粉雪来说,山势宁可是陡峭的也别是平缓的。

落差
很多在[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北京周边滑雪的雪友慢慢转战崇礼,就是因为北京雪场的雪道太短,“几个弯就到底了”。决定雪道长度的,除了坡度,更重要的是落差。滑粉雪需要有较陡的坡度,自然就需要更大的落差才不至于很快就滑完一趟。

国内的滑雪场普遍落差较小,北京周边的一般不超过200米,崇礼的万龙600米左右,国内落差最大的北大湖也只有800多米;CMH的Monashees有着超过1500米落差的树林线路,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树林滑雪。


多样性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雪友不再满足于雪道上的回转,开始滑小树林,因为这种有障碍的地形能产生更多的乐趣,所以地形的多样性也是滑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大自然的神奇给了我们千变万化的地形地貌,在CMH拥有的300万英亩的滑雪区域内,有壮阔的冰川、稀疏的树林,也有悬崖和沟槽,还有着令我最向往的枕头路线(Pillow Line),每一趟滑行几乎都不重复,能够带来无穷无尽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当然,越丰富的地形多样性,就需要越强的技术能力和滑行经验,这也是我们所努力追求的。


CMH向导跳“大枕头”

综合以上五个要素来看世界上最著名的滑雪地区:日本有很好的降雪量,1、2月份偶尔也有很干的雪质,但山不够大,所以落差不够大、地形不够丰富;欧洲有很多大山,落差是全球领先的,地形也很丰富,但降雪量不够,赶上一次大雪算是非常幸运;北美部分滑雪场硬件条件非常不错,但在每一项上都略逊于CMH。

世界上体验最好的滑雪

第一次CMH直滑,我报的是Powder Intro,即CMH入门级别,每组有两位向导,一位向导开路、一位向导负责收队。在比较开阔的线路上,向导会给每个组员拍照和拍视频,有两个晚上一起观看视频,指出每个人存在的问题以及纠正的方法。


Powder Intro的好处是有向导收队,节奏比较慢,不会有心理压力。第一次新西兰直滑时,我和xfox、小暖、小虎一起,向导一出发,他们几个就没影了,而我总是摔在互相看不见的地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死的心都有了,那真是一段惨痛的记忆。所以强烈建议第一次直滑的雪友,最好报Powder Intro,可以放松心态,好好享受粉雪的乐趣,而不用在大腿已经烧得站不住时,又听见向导大喊GoGoGo。

Powder Intro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会把好滑的线路,都留给新人们。参加Signature组的Anakin和老逗在看完我们的视频后,嫉妒得不行,说最好滑的区域都被我们这帮菜鸟给霍霍了,而且也没人给他们拍视频和照片。


开滑的第一天下午,我摔到怀疑人生,从来没滑过这么轻这么深的粉雪,感觉完全不会滑。以前滑的粉雪,到膝盖已经是最深的,而在这里,腰以下基本都在雪里。向导给我们拍了不少照片,有些跟职业大Pro都没有区别,但实际上滑成什么样,我们自己心里是很清楚的。只有这么大的降雪量(7天降雪量155公分)和极品干粉雪,才能在每一个转弯时体会到Face Shot(指滑行时雪扑到脸上)。尽管每天都累得跟狗似的,却不停感叹不虚此行。


我们在Bugaboos滑了4个全天,3个半天,有2天下午因为天气原因直升机无法安全起飞,一共滑了76250英尺落差,最多的一天滑了10趟。向导告诉我们大概滑了不到整个基地线路的2%,下一周和后续过来的滑雪者可以滑我们没有滑到的区域,保证所有人都能滑到没人碰过的处女雪,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痴迷于直升机滑雪的最大原因。

完美的雪况和地形加上完美的服务,成就CMH完美的体验。象我这样一个习惯于吹毛求疵的产品经理,都完全挑不出任何毛病。正像CMH的口号:“这是世界上体验最好的滑雪。”


对装备提出更高要求

平时我自诩为装备达人,但在这次CMH直滑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滑雪体验非常好的同时对装备的要求也非常高。

雪板雪鞋
雪板是最好解决的,因为去CMH不用带板子,CMH提供各种宽度和长度的ATOMIC野雪板(含雪仗),会根据不同的温度和雪况打不同的腊,板底非常光滑,肯定要比自己的板子好用。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摔了找不着板子或者有任何形式的损坏,不用赔!所以去滑CMH时几乎没有人自己带板。鞋子就穿自己平时用的,也没有特别讲究。


服装
速干内衣:底层一定要穿高品质的,推荐[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始祖鸟的Phase系列。在滑行的过程中特别是摔跤以后,会迅速发热,内衣需要有很好的透气性,否则湿了加上零下十多度的气温,很快就冻感冒。

中间层:除了透气性好还需要有一定的保暖性,干粉往往对应的是低温,如果遇上大风天,还是挺冷的;同时不停在运动,释放很多热量;所以中间层要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气温选择不同的保暖性能。

滑雪服:首先最重要的是防水性能,即使你能保证不摔跤,但因是在粉雪里“游泳”,防水性能不好的雪服很快就湿了,加上低温又容易冻上,穿着很不舒服。雪裤强烈推荐背带的,因为雪太厚了,摔跤之后会全方位进入你的身体,尤其是从腰部,雪服上的雪裙基本没有用。推荐选择始祖鸟Gore-Tex Pro[color=rgb(88, 88, 88) !important]面料的几款雪服,性能更好更轻便。


配件
手套同样是防水性能最重要,我的手套第一天就湿透报废。安全起见还是建议任何时候都戴着头盔,虽然很多老外就戴个毛线帽。雪镜建议用增光镜片,因为下雪的时候能见度都不好。起雾几乎是必然的,特别是摔跤多的时候,所以最好能多带一个雪镜,一个起雾了换另外一个。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