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的秘密

[复制链接]
4693 2
本帖最后由 admin7 于 2017-11-11 13:39 编辑

       佛顶,人们最早又称它为福顶,它是位于里口山风景区西北部的一座山峰。海拔417.8米,是里口山麓的一座高峰,山中有石洞。与佛顶相邻的正北有铁拐山;东北为布袋庵,正南系牛仙山。佛顶峰山峰呈圆形,顶开阔、气势宏伟。因近望去酷似一尊大佛端坐于天地之间,所以得名。而关于这座鬼斧神工般的山脉,附近的村落也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位于它山脚下的村庄王家疃,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但因为岁月的沉积,附近的荒山却草木纵深,荒无人烟,时常还能听到野兽的嚎叫声。
   起初,不光是一个人不敢走进去,好多的人不敢往里口山里面走去,要是让哪个人挑头都摇摇头不敢白送命。可是,为了能多砍柴,多种粮食,有大胆子的人敢往里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里口山纵深走去,一天、两天…….不仅收获了自己所想得到的东西,还逐渐在山野里踩出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来。
   有一天,担出柴草的老农被脚底下的石头绊了一跤,这人扔下柴火就地坐下来,正好坐在一个土堆上,擦把汗,喝口水,摸着腿上留着的血迹,往西北方向一看,高高的山顶有奇怪的老人冲他笑着。他的心里很不高兴,操着地道的方言指着笑他的人,咕噜道:还有你这么看笑话的。说完,那人不动弹,还是刚才的姿势。老农又说:要是个好心人,帮着俺把柴火送到家。说完,一点回音没有。他猜想,他肯定是个哑巴。要不赶紧走吧,不然哑巴跑下山来,揍俺一顿那就惨了。
于是,他一瘸一拐地担着柴火走出里口,自认倒霉。
   就这样,他一天、两天…….直到第十天,老农每次上山都要在那个土坡上歇息一会儿,那个他认为是个哑巴的人,一动不动朝他笑。这回老农不走了,扔下扁担朝着西北方向靠近,眼睛定神一看,吓得浑身直冒冷汗,那个朝他笑的人原来变成了一座大佛。他左思右想,以为是顷刻山崩地裂形成的佛像,可是又没有移山的迹象。不管怎样,他怕对神像不恭会遭到报应,扑通一声跪下来,叩头作揖一番,然后苍苍晃晃扔下柴火跑下山去。
  看见老父亲正在门口向东眺望,迎来的却是两手空空的儿子,天生火气暴躁的他正想伸出巴掌打儿子,儿子双腿一软瘫痪在地,断断续续地指着里口山方向说:山上有尊大佛。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涌上山顶,无不称叹。拜佛而归的人都喜形于色,以往对里口山的恐惧感随之消失了。路上经常看到三三俩俩的人进出里口山,议论过后越来越坚信着大佛是专门来保佑里口山的。那个老农的父亲从此不仅对儿子痛爱有加,同时,他们一家从十几里外的村庄搬到佛顶山脚下居住,更令人欣喜的是,父子俩时常上山采药,喝着这里的山水,年迈六十的老伴渐渐康复起来,令他们喜出望外。
   此事不知由谁传到了当地官府,县官吩咐手下必须查看。不多日子,有三人骑着枣红马没惊动这户人家,回府予以禀报,佛与百姓均在,这令官府一干人坐卧不安,下令查实大佛来历,不可怠慢。
于是,他们以农民打扮徒步再次进山,见老农正开荒种田,便坐下来攀谈。聪慧的老农急中生智,见来人不明身份,说山顶那是达摩在打坐,并拍拍胸脯说,如果是谎言,老夫敢拿一家三条命来担保,保住了大佛安然无恙。

   从此,关于佛顶的历史传说,至今在当地人口中还相传着佛顶是当年达摩祖师东逃避难在此打坐留下的影子。相传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以为,佛教理论的传播和佛教规模的扩展,对皇室的权利乃至皇位的巩固构成了很大威胁,便下令毁寺拆庙,禁佛倡道。这道旨意一下,顷刻之间,庙宇皆毁。当时在洛阳白马寺做主持达摩为护佛法,携带经文、连夜东逃。他一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里口山。他站在山顶上,但见东方沧海茫茫。再看看脚下群山连绵,峰秀谷幽,真可谓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便在此停了下来。
   达摩下得山来,在里口山西北面一个开阔地上来回走去,发现这里留有布袋和尚的脚印,他恍然大悟,心境豁然开朗,这一带正是布袋和尚修炼之处。他坐北面南,闭目打坐。开始,达摩祖师难以入静,他从离开故土开始,想到(南国)广州登陆,武帝(梁武帝)问答,少林面壁,授徒传禅,最后想到这次劫难。想着想着,渐渐的脑海里一片空白,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达摩始终没有醒来。有魏使宋云言到,他自西域回国时在葱岭遇到达摩,见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这便是达摩“只履西归”的传说。而达摩在里口山打坐的地方,也不见了他的躯体,却出现了一座达摩打坐状的山峰,后人便称这座山叫佛顶。里口山佛性盈谷,灵气漫山。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精彩评论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第1期 - 2016-08-21 更新全民话题

  • 售后服务
  • 关注我们
  • 社区新手

0631-5757117

电话服务热线时间:9:00 - 21: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